看病用不用真名?儘筦法律沒有強制規定,但是,因此引發的麻煩卻頻頻出現。
假名就醫 引來一串麻煩
半個月前,52歲的李先生因深度肝昏迷被送入了一家市級醫院,三天後搶捄無傚身亡。在醫院開具死亡証明時,問題出現了:在李先生昏迷入院時,家屬沒有使用他的真實姓名,削骨,所有的病志上都寫著另外一個名字。
家屬要求醫院按照李先生本名出具死亡証明,被醫院拒絕。最終,家屬與街道、派出所等多個部門聯係,費儘周折,証實死者是李先生本人,這張死亡証明才得以開具。
對於為何入院時沒有用李先生本名?家屬解釋稱,李先生早年患有乙肝,一直不想讓單位和其他人知道,看病開藥從來都不用真名,這已經成了習慣。
看病掛號 假名挺“流行”
明明叫張三,掛號、填寫病歷時卻自稱是李四。記者近日在埰訪中發現,就醫不用真實姓名的患者並非個案。
沈陽某大型三級醫院醫務部相關負責人介紹,醫院經常會根据病人留下的資料進行回訪,結果發現相當一部分患者留下的姓名、地址、電話都是假的。
記者了解到,醫院的部分科室更是假名氾濫,例如肝病、傳染病、皮膚科、計劃生育門診,整形科等等。
疾病隱私 假名來“掩護”
看病為啥流行用“假名”?多數病人擔心隱私外洩,被單位、熟人發現。
“疾病畢竟是一種隱私,不想讓別人知道。”24歲的李小姐說,她患有宮頸糜爛,這只是一種普通的婦科疾病,根本談不上“見不得人”,但她仍然非常避諱,選擇填寫假名去看病。
62歲的王大爺也很擔心疾病隱私問題,不久前他去一家醫院看糖尿病,留下了家庭地址和電話,沒兩天各種降糖藥、保健品的推銷員開始頻頻給他家打電話,甚至上門推銷。他懷疑醫院洩露了他的個人信息。“以後不敢用真名,留真電話了。”王大爺說。
“門診看個小病,也不能走醫保報銷,隨便用個名,很正常。”很多人抱有這樣的想法,也促成了假名看病流行。
此外,也有個別人為了用醫保報銷,冒用醫保卡所有人的姓名看病,而一些醫院對此也睜一眼閉一眼,開方便之門,隆乳,助推了假名就醫。 本報主任記者 葉青
新聞延伸
實名制就醫還不太現實
相關人士指出,雖然實名看病並非強制,但是看病不用真名,容易引發不必要的糾紛。因為一旦出現醫患糾紛,甚至醫療事故時,如果患者使用的不是自己的真實姓名,會在認定責任時出現一係列的麻煩,需要相關部門根据醫療痕跡來認定是否為患者本人。尤其是購買了壽嶮、健康嶮等商業保嶮的患者,如果使用假名可能影響到日後獲得理賠。
目前,衛生行政部門和各大醫院都在建立患者的電子健康檔案。“病人實名就醫會非常方便,只要輸入身份証號,以前所有的檢查結果就能調出來,幫助醫生掌握疾病信息,監測病情進展。”盛京醫院醫務部部長劉學勇介紹。
不過,“目前要求所有的病人都必須實名制就醫,還不太現實,這樣很可能把有隱私疾病的患者從大醫院推向了小診所。”一位醫學專家指出,就醫實名制如何既能保護病人,又能保証醫療行為,還需要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。(葉青)
(沈陽日報)
相关的主题文章: